"后背长了个硬包,到底是疮疖还是痤疮啊?"这个问题可把我逗乐了——就像有人问"感冒和发烧是一回事吗"那么搞笑,不过说真的,这俩名字听起来差不多的皮肤问题,确实容易让人混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同名不同姓"的冤家!
【先说结论】 就像馒头和花卷都是面食但做法不同,疮疖和痤疮虽然都长在皮肤上,但完全是两码事!一个属于细菌感染,一个是内分泌问题,搞混了可是要耽误治疗的。
【第一宗罪:发病原因大不同】 痤疮(也就是青春痘)简直就是个"青春期叛逆少年",主要祸首是雄激素飙升,想象一下,当你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就像突然开了油井,皮脂腺开始疯狂产油,加上毛囊口角化异常,就好比下水道被淤泥堵塞,油脂出不去就在毛孔里发酵,滋生痤疮丙酸杆菌,于是红肿痘痘就冒出来了。
而疮疖更像是皮肤表面的"局部暴动",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捣乱,好比皮肤屏障这个保安队突然集体撂挑子,细菌趁机占领毛囊深处,引发剧烈炎症反应,特别容易盯上爱出汗的部位,比如脖子后面、屁股蛋儿这些摩擦多的地方。
【第二宗罪:长相特征有门道】 长过痤疮的都知道,这货喜欢扎堆出现,额头、下巴、鼻翼这些T区油光发亮的地方,经常能看到黑头白头粉刺打底,上面还顶着红肿的炎性丘疹,严重时会发展成囊肿结节,就像串冰糖葫芦,一颗接一颗。
疮疖则是独行侠,突然在某个部位冒出来,刚开始是又硬又疼的小红包,摸起来像皮下埋了颗小石子,24小时内迅速变大变软,中间会出现黄白色脓头,看着就像火山口,最要命的是,挤破后很容易留疤,特别是长在危险三角区的那个,搞不好会出人命!
【第三宗罪:治疗方案天差地别】 对付痤疮得像哄熊孩子,得内外兼修,轻度的要用维A酸类药膏调理角质,中度的得配上抗生素消炎,严重的可能要吃异维A酸这种"核武器",关键是要调整作息,少吃高糖高奶制品,毕竟油脂分泌就像水龙头,拧紧了才不泛滥。
处理疮疖就得快准狠!刚冒头时赶紧热敷,涂鱼石脂软膏催熟,要是已经化脓千万别硬挤,得去医院切开引流,同时要吃抗生素从内部剿灭细菌,这就跟消防员灭火似的,必须内外夹击。
【终极鉴别宝典】 看位置:痤疮专挑脸和前胸后背这些油脂旺盛区,疮疖到处都有可能冒出来 观形态:痤疮是群居动物,疮疖喜欢单打独斗 查痛感:痤疮是隐隐作痛,疮疖是锥心刺痛 问病史:痤疮能跟你好几年,疮疖通常几周就撤
【日常防坑指南】
- 别乱挤!痤疮挤了怕留痘印,疮疖挤了可能引发败血症
- 洗头洗澡要及时,汗水混合皮脂是细菌的温床
- 贴身衣物选棉质,化纤布料闷着容易出事
- 脸上长痘别慌,背后冒包要警惕,特别是糖尿病人群
- 反复长疮疖要查血糖,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说到底,皮肤就像家里的墙纸,平时注意通风防潮(保持清洁干燥),定期修补小裂缝(处理轻微皮损),才能避免整面墙发霉(严重感染),下次再长包,记得先当侦探辨明真凶,别急着往脸上糊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