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快看!这是我刚拍的素颜照!"凌晨两点,闺蜜群里突然弹出小雅的自拍,照片里她皮肤透亮得像剥壳鸡蛋,原本布满脸颊的褐色斑点消失得干干净净,群里瞬间炸锅,大家纷纷追问秘诀。
其实半年前,我还是那个每天靠美颜相机续命的"斑长",怀孕时冒出来的妊娠斑,加上长期熬夜喂奶留下的色素沉淀,整张脸像被泼过墨汁的地图,每次抱娃出门都被叫"姐姐阿姨",心里别提多憋屈。
转折点在去年生日那天,老公送了套某大牌淡斑精华,三个月用下来钱包瘦了八斤,斑点却纹丝不动,闺蜜小敏一句话点醒我:"你试试医美啊!"可想到网上那些祛斑失败烂脸的案例,我又怂了。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公司前台小雨,这姑娘原本满脸雀斑,春节后突然变得雪白雪白,偷偷观察了半个月,发现她每天午休都往皮肤科跑,逮着人少的时候一打听,原来是做了超皮秒激光。
"真的不疼吗?""会不会反黑?""多少钱一次?"我的问题像连珠炮,小雨掰着手指算账:"我办了套餐,三次2800,每次都是午休溜出去,下午照常上班。"看她掀起刘海露出光洁的额头,那些疑问突然就不那么可怕了。
2023年3月18日,我人生中第一次踏进医美机构,王医生拿着皮肤检测仪对着我的脸照了半天,冷冰冰的触头在斑点上划过时,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你这属于深层色斑,混合型雀斑加晒斑,建议做五次超皮秒。"
治疗室的床又窄又硬,护士给我戴了个滑稽的防护眼罩,当激光打在脸上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叫"皮秒"——像无数根细针同时扎进来,又麻又烫,尤其是颧骨那块深褐色的斑,疼得我差点蹦起来。
做完当下脸像被烙铁烫过,红得能煎鸡蛋,护士塞给我两片冰面膜,冰凉的凝胶缓解了不少灼痛,当天回家路上,出租车司机都忍不住多瞅了我两眼,接下来三天脸都不能碰水,结痂的地方像撒了层芝麻,洗脸时毛巾都不敢蹭。
最煎熬的是反黑期,两周后痂掉得七七八八,镜子里却浮现出淡淡灰印子,那会儿真后悔没把王医生的话录下来——"反黑是皮肤自我修复的正常反应",好在又熬了两周,某天敷面膜时突然发现"芝麻粒"少了大半。
到第五次治疗时,我已经能跟护士聊哪家奶茶最好喝,这次王医生换了参数,说是针对残留的顽固斑点,打完当天脸只泛红,第二天就能正常护肤,现在看着手机相册里记录的对比图,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那是同一张脸。
算笔账:五次治疗总共花了6800(团购价),每次做完照红光消炎,配了两支生长因子凝胶,现在护肤品省了遮瑕步骤,粉底液用量都减半,最重要的是带娃出门,终于有人叫我"辣妈"而不是"阿姨"了。
当然也不是全无代价,前三天只能吃白粥配咸菜,防晒帽+口罩成了出门标配,有次急着开会忘涂防晒霜,晚上回家发现脸颊泛红,吓得我连夜补涂修复霜,现在家里囤的防晒霜比老公的剃须刀还多。
最近同学聚会,高中班长盯着我看了五分钟:"你脸花了好几万吧?"其实算上修复产品也就八千出头,不过这话提醒了我,术后护理才是关键——前三个月严格防晒,每天早晚用传明酸精华,戒掉重口味食物。
现在的我已成了闺蜜圈的"祛斑顾问",上周陪表妹去咨询,发现有些坑千万别踩:别贪便宜选小诊所,正规机构才有专业分斑仪器;黄褐斑要配合内调,单纯激光容易复发;结痂期再痒也不能抠!
看着手机里存的治疗日志,从3月18日到4月25日整整七周,每个周末都记录着皮肤变化,现在翻出来倒觉得值得,毕竟找回自信的感觉,真的比祛斑时的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