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祛斑祛痘产品还来得及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唠唠,作为在美妆圈摸爬滚打八年的从业者,亲眼见证过无数品牌起起落落,今天就带大家看清这个市场的真面目。
先说说大环境,这两年虽然整体经济下行,但颜值经济反而逆势上涨,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突破900亿,其中祛斑祛痘类目占比超过35%,光看这个数字可能不够直观,但你去小红书随便搜"祛痘",出来的笔记都是几十万点赞起步,说明需求是真的旺。
咱们来解剖用户需求,现在的年轻人作息混乱得吓人,凌晨两点还在追剧的大有人在,我认识的95后运营小妹,桌上永远摆着三瓶不同的祛痘精华,更有意思的是,30+女性开始疯狂抗斑,有个客户跟我说她每年在淡斑产品上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月工资,就为见客户时显得"干净专业",这种刚需就像吃饭睡觉,永远不会过时。
不过别被表面繁荣迷惑,这行的水很深,去年有个网红品牌找我们代工,配方里违规加激素被罚到破产,现在药监局查得特别严,特殊化妆品许可证难办到哭,光检测费用就能拖垮小公司,但反过来想,这正是洗牌的好时机,那些靠概念炒作的品牌死一批,真正做事的反而有机会。
技术流玩家正在闷声发财,我拜访过一家生物实验室,他们用发酵技术提取的祛斑成分,效果比传统VC温和三倍,还有个医美老炮转型做家用仪器,把美容院级的射频技术塞进千元机器里,双十一单品卖了八千万,这说明什么?技术才是护城河,光靠营销已经玩不转了。
渠道也在变天,以前靠CS店(化妆品专营店)走量,现在都转战直播间,有个搞笑的现象:晚上八点美妆直播间,三分之一在讲祛痘知识,更绝的是私域流量玩法,我做祛斑产品的闺蜜,把客户拉群教护理知识,复购率能做到65%,比单纯卖货强太多。
当然风险也明摆着,去年某国货大牌因为虚假宣传被锤上热搜,股价直接腰斩,现在消费者比质检员还专业,成分表拍照发群里求鉴定都是常规操作,想长久做必须老实,该做的临床测试一步都不能省。
说句实在话,这行现在就像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转型,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心人,我认识个做草本祛痘的小姐姐,天天跑中医馆拜师学配方,现在产品在母婴群体里口碑爆棚,另一个技术男转型做痤疮AI检测,拿了几轮融资。
说到底,祛斑祛痘不是风口是长跑,只要地球引力还在,油脂分泌就不会停,只要人类要社交,面子工程就得做,关键是你怎么在红海市场找到蓝海——可能是成分党路线,可能是科技跨界,也可能是服务升级,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永远不缺市场,只是看你能不能真正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