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济宁附属医院做的激光祛斑到底咋样?"想着干脆把整个过程掰开了讲清楚,省得大家老猜,毕竟脸上动刀子(啊不,是动激光)的事,谁不想提前心里有数呢?
为什么选择三甲医院做激光?
说实话,当初跑过三家美容院咨询,价格确实便宜一半还多,但每次看见操作间里那些贴着英文标签的仪器,再瞅瞅医生短袖+拖鞋的打扮,心里就犯嘀咕,后来某天刷到附院皮肤科张主任的科普视频,发现人家用的可是正经医用级设备,瞬间觉得脸比钱重要。
到医院那天早八点,挂号处已经排起长龙,皮肤科在三楼,电梯里全是戴口罩的小姐姐,空气里飘着粉底液混着消毒水的味道,护士台前立着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今日激光治疗已约满"的红色字样——好家伙,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盯这里的号。
面诊时的那些尴尬事
终于轮到我时,张主任拿着个小手电筒照了我五分钟脸。"你这斑属于遗传性雀斑,加上长期日晒形成的晒斑,就像墙上泼了两层墨水。"这比喻真是够形象的,她边说边在电脑上调出前后对比图,"你看这个姑娘和你肤质差不多,三次就能淡七成。"
最扎心的是量脸环节!医生拿尺子比划着我的颧骨:"这里色素沉淀最严重,得像种地一样翻一遍土。"说完突然凑近看毛孔:"最近别用酸类护肤品,否则打完激光脸会像被砂纸磨过。"当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果然专业人士说话就是不拐弯。
激光房里的30分钟惊心动魄
躺进治疗床那刻,头顶的无影灯亮得刺眼,护士往我脸上涂凝胶时凉飕飕的,像敷了层薄荷味果冻,机器启动的声音像科幻片里的光剑,滋滋声里还带着烧焦羽毛味——后来才知道那是色素被击碎的气味。
疼倒是能忍,就像橡皮筋反复弹脸,重点区域会突然"呲"地烫一下,最要命的是眼睛周围,医生特意给盖了两块湿纱布,但那种热浪透过眼皮的感觉,简直像有人拿着吹风机往眼眶里灌风,中途实在忍不住动了下头,立马被护士按住:"别晃!打歪了伤到好皮肤可得不偿失。"
术后护理堪比坐月子
刚做完的脸活像被马赛克糊过,整张脸泛着诡异的红,斑点全变成深褐色的痘印,医生开的修复面膜要放冰箱冷藏,每天敷两次,那股中药味熏得我想打喷嚏,前三天不能碰水,早晚用生理盐水擦脸,棉签掠过结痂的地方像在钢丝球上摩擦。
最抓狂的是忌口!火锅奶茶暂且不说,连酱油醋都被拉进黑名单,某天偷吃了一口辣条,第二天结痂处立刻肿成小山包,吓得我赶紧乖乖喝白粥,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活得跟苦行僧似的,但看着镜子里一天天脱落的痂皮,居然有种莫名成就感。
三个月后的素颜自由
上周同学聚会被追着问是不是换了粉底液,摸着光滑的脸蛋暗爽,原本集中在鼻梁两侧的雀斑淡得几乎看不见,阳光下偶尔闪过几个浅褐点,不凑近根本注意不到,最意外的是皮肤变细腻了,毛孔收得像做了抛光处理,连之前留下的痘印都浅了一大半。
不过老实说,想要彻底干净还得拼基因,医生当时就提醒过:"你这种体质就算褪干净了,暴晒后还是容易反弹。"现在出门必戴帽子打伞,防晒霜直接当乳液用,生怕辜负那30分钟的"光疗酷刑"。
算笔经济账
三次治疗总共花了2800多,医保只能报销初诊费,虽然比美容院贵,但胜在安心,听说他们用的是美国科医人M22王者之心,单台机器就要百万起步,每次治疗前护士都会当着你面拆新探头,包装盒上还有防伪码——这种仪式感在外头可体验不到。
现在每次经过商场里的美容橱窗,看着那些标榜"祛斑神器"的广告牌,都会想起治疗时护士说的那句:"与其花冤枉钱买套餐,不如攒钱来正规医院。"这话糙理不糙,毕竟脸上留疤和返黑的风险,可比省钱重要多了。
结尾碎碎念 讲真,激光祛斑不是魔法棒,不可能让你瞬间变白雪公主,但如果你愿意熬过一周的"烂脸期",忍受三个月的防晒煎熬,这里确实是个靠谱的选择,最近打算去复查,不知道张主任看到我现在的皮肤会不会认不出来——毕竟那个顶着满脸痂去复诊的姑娘,现在已经敢素颜逛超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