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家煎的中药像刷锅水?"看着她黑乎乎的中药罐,我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了,原来看似简单的煎药藏着这么多门道,今天就带大家揭开煎药的神秘面纱。
锅具选择:别让铁锈进药汤 记得我妈上次图省事用铁锅煎药,结果药汤泛着诡异的暗红色,老中医说铁器会和中药成分发生反应,现在家里专门备着砂锅和搪瓷锅,实在没有的话,不锈钢锅也能凑合,但千万别用铝锅——那东西遇到酸性药材会溶出有害物质。
冷水泡药有玄机 很多人像煮茶似的直接开水下药,这其实大错特错,正确做法是把药材倒进冷水里,用手轻轻搅动洗净(别使劲搓,有些药材会碎成渣),水量要没过药材2-3厘米,就像泡茶时要让茶叶舒展开来,夏天泡半小时,冬天泡1小时,这样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才会慢慢苏醒。
煎药火候:文武之道有讲究 开火前先把泡药水倒掉,这才是真正开始煎药,大火烧开后要立即转小火,这就是常说的"文火慢煎",拿筷子蘸药汁滴在手背上,不觉得烫手的温度就刚刚好,这时候你会发现药汤表面浮着细小泡沫,千万别撇掉——那是药材释放的精华。
特殊药材的特殊待遇 去年表姐煎补气血的药总不见效,后来才发现她把阿胶直接扔进药罐,这类胶质药材要单独加黄酒烊化,等其他药快煎好时再兑进去,像旋覆花、辛夷花这种轻飘飘的药材,要用纱布包起来煎,不然满锅都是花瓣飘着,最逗的是煎蝉蜕,老师傅说要把蝉蜕朝上放,说是这样"药气才不会跑"。
煎药时间藏大学问 一般药材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但解表类的感冒药只要煎10分钟,滋补膏方却要文火慢熬1小时以上,记得前几年煎治痘痘的药,医生说要"后下"薄荷,意思就是头煎快结束时才放,否则挥发油全跑了。
药渣里的秘密 别以为煎完两次就能扔药渣!老辈人会把药渣装布袋里热敷关节疼,或者用来泡脚,上个月我试着把煎完的山楂药渣炒热,敷在积食的小侄女肚子上,效果居然比吃药还明显。
避坑指南 × 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成分会被破坏) √ 冷藏不超过7天,冷冻不超过3个月 × 用饮料瓶装药(塑料会吸附药效) √ 用陶瓷碗分装,喝前热透 × 空腹喝苦寒类中药(伤胃) √ 饭后半小时温服最佳
代煎药的真相 现在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但亲眼看着他们把十几副药倒锅里猛煮,真不如自己守着灶台精心煎的好,特别是那些需要先煎、后下的药材,流水线作业根本保证不了效果。
季节影响大不同 夏天煎药要防馊,建议早晚现煎现喝,冬天药材吸水少,泡药时间要延长到1个半小时,梅雨季节最麻烦,煎好的药要及时烘干水分,不然三天就长毛。
终极秘诀:鼻闻手测 老中医教我个小窍门:煎好的药应该清香不刺鼻,尝起来微苦回甘,如果闻到酸味说明变质了,发涩可能是煎过头,手指沾药汁在白纸上划痕,干了之后颜色均匀的就是好药。
最后说个真实案例:同事小李月经不调,抓了当归黄芪回来煎,她嫌麻烦直接用养生壶煮,结果药液溢出来糊底,整锅药都废了,后来改用砂锅小火慢炖,每天定时滤药,三个月就调理好了,所以说煎药这事,真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