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老中医提起"鹿角霜"这味药,说是调理虚寒体质的宝贝,我琢磨着这名字挺有意思,鹿角还能做霜?难道是梅花鹿头顶的角磨成的粉?带着好奇心查资料,才发现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先说个街坊王婶的故事,去年她总喊腰酸怕冷,手脚像揣着冰疙瘩,去医院查又没大毛病,后来老中医给她开了方子,里面就有鹿角霜,连着喝了两个月,现在她天天在小区广场跳广场舞,羽绒服都穿不住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中药铺看到的深褐色粉末,原来就是它。
鹿角霜可不是简单的鹿角磨粉,老药工说这得用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先把鹿角锯成小段,泡在清水里漂三天三夜,每天换水,把血腥气都泡干净,然后煮啊熬啊,文火慢炖十几个小时,角质层软了才能切片,最后把煎过的鹿角再煅烧成炭,研磨成细粉,这才得到真正的鹿角霜,光听这工序就够讲究的,难怪古时候只有宫里娘娘们才用得上。
翻县志发现,咱们这地方三百年前就有熬制鹿角霜的记载,当年药商赶着马车往京城送药,车辙印里都渗着鹿角霜的药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它"主治肾冷虚劳",现在中医院开补肾方子,很多都还加着这味药,有次看坐堂医生把脉,对年轻小伙说"你这是肾阳不足",转头就在方子里添了鹿角霜。
这药最神奇的是温补不燥,隔壁张大爷年轻时出海落下病根,冬天要裹三层棉裤,去年开始用鹿角霜配羊肉汤喝,现在居然能早起打太极了,不过老中医叮嘱要对症,像他这种肾阳虚的合适,要是动不动就上火的人选错,可能越补越糟,就像炒菜放调料,得看菜式,不能瞎撒。
爱美的姑娘们可能不知道,这还是天然美容剂,前阵子表姐脸上冒痘还发黄,老中医让她把鹿角霜混着蜂蜜做面膜,刚开始她嫌麻烦,后来坚持一周,有天突然说"哎呀这痘印淡了好多",现在她那瓶自制面膜快见底了,脸色确实比之前红润透亮。
要说怎么用最方便,煮粥最实在,抓一把粳米,丢几颗红枣,再加半勺鹿角霜,小火慢熬到米花开,整个厨房都是药香米香混着的甜香,喝下去从胃暖到脚底,不过孕妇和小孩要避开,这药性虽温和,毕竟属于温补类,有次邻居家熊孩子偷喝了一大碗,当晚就喊热得睡不着,可把他妈急坏了。
现在市面上假货不少,正宗的鹿角霜应该是灰白色细粉,凑近闻有股淡淡的焦糖味,要是颜色发黑或有刺鼻味,八成掺了杂质,老主顾教了个窍门:真货撒在水上会慢慢沉底,假货就飘着打转,前年药店老板收错货,拿假的当真的卖,老顾客们一试就察觉出来,第二天全找上门理论了。
最近发现超市货架上出现鹿角霜保健品,包装挺精致,不过要论效果,还是传统煎煮更实在,就像喝茶用茶壶现泡,总比瓶装茶饮料地道,当然要是图方便,选正规厂家的中成药也行,但最好先找大夫把把关。
说到底这味药能流传千年,靠的就是实在效果,从宫廷秘方到百姓药箱,它见证着中医药的智慧,不过再神的药也得对症下药,就像钥匙开锁,得找对孔才行,要是您也有腰膝酸软、夜尿频繁这些症状,不妨让中医师看看适不适合用这味"霜",毕竟老祖宗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