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讲究时,巳时调养事半功倍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寅时吃药似砒霜,巳时进补赛人参",这话听着玄乎,细琢磨却藏着大智慧,咱们老祖宗把一天分成十二时辰,每个钟点都对应着身体的不同状态,这跟吃中药可是大有讲究。

先说说这巳时,也就是早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时候太阳过了头顶,天地阳气最旺,正好对应人体脾胃经当令,您注意过没有?这时候肚子开始咕咕叫,消化液分泌最旺盛,就像我家楼下王大爷说的:"这时候喝碗小米粥,比吃补药都强!"

说到中药调理,这时辰学问可大了,去年我采访过省中医院的李教授,他治疗胃病有个绝招:让病人在巳时服用香砂六君子汤。"这时候脾胃像刚烧开的锅,药性吸收得快,效果能翻倍。"李教授边说边比划着煎药的火候,"就像熬稀饭,水开了下米才香"。

不过这巳时养生可不只是吃药,我邻居张婶每天九点半准时拍打足三里,她说这是跟公园太极张老师学的。"这时候敲打穴位,就像给田地浇灌正当午的水,渗透力最强。"看着张婶红光满面的样子,我特意查了资料,原来足三里正是胃经大穴,巳时刺激确实事半功倍。

说到食补,我倒想起杭州胡庆余堂的老药工讲过的门道,他们配制八珍糕特别讲究时辰,糯米、茯苓这些材料非得巳时初加工。"这时候阳气升腾,药材里的精气神最足。"老师傅边说边把山药片摊在竹匾上,晨露未干,日头初照,倒真有几分灵气。

现在年轻人流行熬夜,殊不知熬的是气血,中医科赵主任常劝我们:"巳时不吃饭,等于给脾胃穿湿衣裳。"她建议就算赶时间,也要在十点前吃个红糖馒头配红枣,既养胃气又补血,我试了两个月,以前总犯的胃痛居然没再折腾过。

其实古人说的"过午不食"不是没道理,有次去武当山采风,遇见修行三十多年的道长,他每天巳时喝完药膳汤后,直到酉时才进食。"脾胃也需要休息啊,就像耕地得有晒田的时间。"道长捋着白须笑道,背后竹篓里装着自制的健脾丸,说是采集辰时露水炮制的。

最近研究中药典籍发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写过时辰用药,比如治疗脾虚的参苓白术散,注明"巳未时温服";调理肝胆的逍遥丸,则要"寅卯时服用",这让我想起老家的习俗,清明采艾草非得等到日出后,说是这时候药性最纯。

要验证时辰养生的效果不难,我表姐去年总抱怨整天没精神,中医让她调整作息:辰时(7-9点)喝杯姜枣茶醒胃,巳时(9-11点)做八段锦活气血,坚持三个月,现在她朋友圈天天晒早起打卡,面色红润得连粉底都省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讲究科学养生,这些传统智慧也得辩证看待,省中医药研究院的陈博士提醒:"时辰养生不是教条,关键是顺应自然节律。"就像种庄稼要看节气,调理身体也得跟着生物钟走,毕竟咱们的身体就是最精准的时钟,困了想睡、饿了想吃,都是本能在提醒呢。

最近整理爷爷留下的药匣子,发现里面装着手抄的《十二时辰养生歌》,其中关于巳时的几句特别有意思:"日影南移莫贪眠,热粥半碗润肠肝,敲穴百下通经络,药香一缕正气添。"这顺口溜虽然土气,却把巳时养生的精髓全概括了——趁阳气正盛时养护脾胃,比吃多少补品都管用。

说到底,中药讲究天人合一不是空话,下次您要是在巳时感觉疲惫,不妨试试老法子:泡杯陈皮普洱茶,对着阳光伸个懒腰,让千年智慧给现代生活充充电,毕竟咱们的身体里,还流淌着祖辈与草木对话的记忆呢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