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经里的养生密码,10味中药吃出好气色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总被闺蜜追问怎么调理脸色发黄,翻遍小红书也没找到满意答案,直到整理祖传药箱时,发现那本泛黄的《神农本草经》手抄本,突然想起老中医爷爷常念叨的"《上经》之药,久服轻身延年",原来老祖宗早就把养生密码藏在这些药食同源的宝贝里了!

【第一味:人参——熬夜党的续命仙丹】 上个月连续加班盯项目,每天靠冰美式硬撑,结果项目结束人却垮了,整天心慌气短爬三楼都喘,老妈从东北老参农那搞了支野山参,切薄片含嘴里,那股子甘苦带着土地香瞬间唤醒味蕾,连含三天,居然能一口气爬上五楼不歇气,后来查资料才懂,《上经》把人参列为"主补五脏"的上品,西洋参适合阴虚火旺的打工人,红参则是阳虚怕冷人的冬日暖炉。

【第二味:灵芝——社畜的情绪稳定器】 记得去年裁员潮,整个办公室人心惶惶,同事小王天天头痛失眠,我翻了本《千金方》给他配灵芝孢子粉,这玩意儿泡牛奶喝有点腥,但搅在蜂蜜水里倒是挺顺口,喝了两周,他终于能笑着吐槽甲方了,现代研究说灵芝多糖能调节神经递质,不过咱老祖宗更早看透,《上经》说灵芝"安精魂魂魄",对付焦虑抑郁比什么进口助眠剂靠谱多了。

【第三味:茯苓——水肿体质的救星】 每到生理期前一周,小腿胀得能按下坑,中医表妹塞给我个茯苓糕秘方:茯苓粉混粳米粉蒸熟,当早餐吃,刚开始觉得寡淡,撒点桂花蜜立马变身高级甜品,连吃半个月,不仅腿脚轻便,连常年油腻的脸都清爽了,李时珍都说茯苓"渗湿而不燥",那些喊着减肥却总水肿的姐妹们,这可是千年验方啊!

【第四味:枸杞——电脑族的明目果】 自从做了新媒体编辑,每天对着屏幕十二小时,眼睛干得像沙漠,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了日常,但这红宝石真不是摆设,有次直播忘摘隐形眼镜,疼得直飙泪,抓把枸杞嚼碎敷眼周,凉丝丝的竟缓解了大半,后来查《上经》记载,枸杞"补内伤大劳嘘吸",原来抗蓝光还能补血,难怪那些程序猿人均保温杯不离手。

【第五味:黄芪——空调房的护体金钟罩】 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总让人又爱又恨,穿外套嫌闷脱衣就打喷嚏,老中医给开了黄芪建中汤,当归黄芪煮水当茶喝,头回喝觉得像刷锅水,加两片红枣立马甘甜起来,喝足七副,现在午休直接趴桌上睡都不着凉,药典里说黄芪"补诸虚不足",特别适合久坐耗气的上班族,建议搭配山药炖汤更温补。

【第六味:地黄——脱发青年的救命稻草】 95后表弟才25岁就地中海趋势,被丈母娘嫌弃得不行,带他去抓了六味地黄丸原方,熟地黄配山药茯苓,让他当糖豆嚼,刚开始嫌苦加蜂蜜,后来尝出回甘越吃越上瘾,半年过去头顶冒出细绒毛,他说现在相亲都有底气了。《上经》称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看来补肾真是生发的根本。

【第七味:麦冬——火锅控的润喉圣品】 川渝朋友来我家涮火锅,必备大麦冬茶,看着他们豪饮几杯冰镇酸梅汤,我默默煮我的麦冬罗汉果,这玩意儿清心润肺,配上胖大海菊花,麻辣红汤照样吨吨下肚,古籍记载麦冬"主心腹结气",现代人叫它"咽喉消炎药",关键是没抗生素副作用,喝完喉咙滑得像抹了玉露。

【第八味:菊花——手机党的去火神器】 运营岗的小美工们总备着杭白菊,眼睛干涩就抓一把泡玻璃杯,有次跟拍外景晒蜕皮,老师傅塞给我黄山贡菊做的药枕,荞麦壳混着菊花香,枕着睡觉连梦都是清凉的,陶弘景说菊花"主风头肿",现在我们知道它能抗氧化,但最爱还是那口带着阳光气息的花蜜水。

【第九味:薏苡仁——湿气重的救星】 南方回南天最难受,墙壁冒水珠,身体像裹着湿棉被,广东阿嬷教我用炒薏米煮粥,锅里噼啪响的薏米蹦跳着散发谷香,连喝三天,浮肿脸神奇地瘦出轮廓线。《本经》说它"久服轻身益气",现在健身教练都推荐当减脂餐,拌沙拉煮豆浆样样行。

【第十味:石斛——应酬佬的胃部铠甲】 客户经理老张总喝酒喝到胃出血,我翻出《道藏》里的石斛饮方,鲜石斛榨汁兑蜂蜜,青草味混着甜香竟像高级鸡尾酒,他现在谈生意前必灌一壶,说是"液体胃膜",苏颂说石斛"厚肠胃",确实比什么解酒药都管用,关键还能滋阴降火,烟酒不断的老铁们值得拥有。

写完这十味药,突然发现《上经》早就给现代人写好了养生指南,这些流传两千年的草木精华,不需要复杂炮制,日常饮食就能调养身心,比起朋友圈疯转的国外保健品,老祖宗留下的药食智慧才是真正接地气的养生哲学,下次熬夜加班时,不妨抓把枸杞黄芪,让上古中药温柔疗愈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