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回来的中药到底要不要洗?"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上周在中药房配完调理脾胃的草药,回家盯着砂锅里那层灰扑扑的药材直犯嘀咕,正想拿水冲冲,突然想起隔壁王大爷说过"洗药毁药性",这可如何是好?
带着疑问专门跑了趟老字号药房,头发花白的刘药师正在称当归。"小姑娘又来偷师啦?"老人家笑着揭开谜底:"九成中药下锅前都不能洗,.."他故意卖了个关子,从柜台底下摸出把干艾草,"像这种晒得脆生生的叶子,倒是可以用茶匙舀着清水轻轻涮两下。"
原来中药材讲究"逢子不留皮,逢皮就要去"的古训,像决明子、车前子这类种子类药材,表皮本就是药效所在;而陈皮、茯苓皮这类带皮药材,冲洗反而会冲走关键成分,更别提那些经过蜜炙、酒炙的特殊处理药材,水洗直接破坏炮制工艺。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人参切片表面泛着的油光,其实是储存多年的天然参油,要是图干净拿水冲,等于把补气安神的精华全倒进下水道,去年邻居张婶不懂这个理,把党参当萝卜猛搓,结果炖出来的汤跟刷锅水似的寡淡无味。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药店卖的药材确实比过去干净多了,我蹲在药房后头看过分拣过程,每味药都要过筛机除杂,烘干机除尘,连最不起眼的小茴香都要用磁铁吸掉铁屑,要是实在看着脏,拿筷子轻轻抖两下,或者用厨房纸擦擦表面浮尘就够了。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有次抓的鱼腥草里混着细沙,刘药师教我把草药倒进漏篮,对着水龙头快速冲淋三秒,就像给蔬菜焯水似的,记住千万不能泡着洗,特别是含挥发油的薄荷、藿香这类,水泡久了香味跑光光,药效至少打对折。
最逗的是见过大妈们洗阿胶,拿着刷子使劲蹭黑乎乎的表面,殊不知正经阿胶出厂前都要"吊蜡",表面那层雾蒙蒙的正是防变质的保护层,要是洗掉这层,夏天分分钟长绿毛,同理还有灶心土炒过的药材,看着黑黢黢的,洗白了反而失去止血功效。
现在每次煎药前,我都备好干毛巾和软毛刷,像枸杞、菊花这类容易藏灰的,就用牙刷轻扫;龙骨、牡蛎这些矿物药,直接过开水烫十秒杀菌,碰到特别讲究的贵细药材,干脆戴食品手套逐片检查,总好过整碗药汤报废。
说到底,洗不洗药不是较真的事儿,关键要懂药材脾气,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当归不怕陈皮老,就怕洗成清水汤",下次端起药罐子前,不妨学学古人的智慧——真正的好药,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入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