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最近总咳嗽,半夜咳得觉都睡不好......"街坊王婶念叨着邻居的老毛病,这种换季就犯的顽固咳嗽,中医看来多是寒邪伤肺、肺气不宣所致,想要暖养娇肺,这些传承千年的温肺中药可得记牢了!
冬日暖肺第一宝——生姜 菜市场里不起眼的老姜,可是温肺散寒的高手,记得小时候受凉咳嗽,母亲总会切几片姜煮可乐,辣乎乎的热气下肚,顿时感觉喉咙开了闸,中医认为生姜辛温发散,能驱脾胃寒气,间接温暖肺经,特别是受寒初期,两片生姜泡水,加勺蜂蜜,既能暖身又不上火。
厨房里的润肺灵药——紫苏 上次去火锅店,服务员端上的鲜紫苏叶卷肉让我想起老家习俗,每逢立冬,母亲都会在灶台边种盆紫苏,摘几片叶子炖鱼头汤,这带着特殊香气的草药,其实藏着大智慧——紫苏性温味辛,归肺脾经,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行气宽中,风寒感冒时,抓把紫苏叶煮水泡脚,暖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九蒸九晒的补肺圣品——熟地黄 在中药材柜台,总能看到黑亮的熟地黄,这经过反复蒸晒的药材,把生地的凉性转为温润,成了滋阴补肺的佳品,老中医常说"熟地填肾精,肺得滋养",对于长期吸烟导致的肺燥干咳,用熟地配陈皮炖梨,比吃西药止咳膏更治本。
藏在花瓶里的疗愈师——款冬花 去年闺蜜送的干花束里,竟然混着几枝款冬花,这不起眼的小黄花,却是治疗寒咳的秘方,药店买的款冬花多是烘干品,拿它与杏仁、冰糖同炖,对付雾霾天引发的咽喉不适特别灵验,不过要注意,花开得太艳的观赏品种可不能用,药用款冬花都是灰扑扑的。
山间野长的祛痰专家——蔊菜 清明扫墓时,我发现田埂上长满齿状叶的野菜,老人们叫它"野油菜",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竟是能温肺化痰的蔊菜,新鲜嫩苗焯水凉拌,或者晒干泡茶,对痰多黏稠的慢性支气管炎有奇效,不过孕妇要忌口,这菜性子烈得很。
果脯摊里的养生宝藏——制乌梅 超市买蜜饯时别光盯着山楂片,乌梅才是润肺利器,尤其是经过炮制的制乌梅,酸涩化为甘温,既能敛肺止咳,又能生津防燥,办公室常备几颗,含服慢慢嚼,比含片更天然,但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免得夜里反酸。
树皮里的调气能手——橘红 广东新会的橘红片,堪称护肺界的爱马仕,前年咳嗽半个月,就是靠每天泡橘红茶好转的,这味药材专治痰湿阻肺,尤其适合抽烟喝酒应酬多的商务人士,不过正宗橘红价格不菲,某宝几十块包邮的要多留个心眼。
屋檐下的祛风良方——艾绒 端午节挂的艾草别急着扔,晒干捣碎就是温经散寒的好物,去年流感高发期,我用艾绒缝了个香囊随身带,果然整个冬天都没中招,若是久咳不愈,取3克艾绒冲泡,加点红糖,喝出一身细汗,寒气跟着毛孔溜走。
瓦罐里的健脾益肺汤——山药 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切开时黏液拉丝的样子最正宗,这平民补品既能补脾气,又能滋肺阴,特别适合体虚易感的人群,我家每周必炖山药排骨汤,再加点黄芪、枸杞,砂锅咕嘟一个小时,全家老小都能喝。
房梁上的通窍妙药——蝉蜕 夏天捡蝉蜕可是个技术活,要趁清晨露水未干时去树上找,这小小的空壳却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的好帮手,教师朋友嗓子哑了,我就教她用蝉蜕3克泡胖大海,喝两天就能上台讲课,不过收集时要挑完整的,破掉的药效会打折。
这些温肺中药虽好,但使用也有讲究,像麻黄、细辛这类猛药,非得医嘱不可乱用,平时保养的话,不妨学学外婆的老法子:立冬开始每天用怀山药粉煮粥,加几粒花椒,暖暖喝到打春,整个人都像裹着层保护罩,记住温肺不是一时之功,得像养护古董一样慢慢来,毕竟肺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