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老家帮奶奶晒草药,发现竹匾里混着几颗黑褐色的小果子,奶奶笑呵呵地说:"这是鸡眼睛,治嗓子疼比消炎药还管用!"我捏着这几颗不起眼的小东西直犯嘀咕——这不就是田埂上常见的野果子吗?难道真是中药?
"鸡眼睛"到底是何方神圣?
原来这"鸡眼睛"在中药房里有个正经名字——野鸦椿果,这名字听着陌生,但要说它的特征,很多农村朋友都见过:春天开白花像小伞裙,秋天结出圆滚滚的果实,掰开里头黑溜溜的籽,活脱脱像只瞪圆的眼睛,在浙江、福建一带的山区,老乡们习惯叫它"鸡眼睛",倒是形象得很。
我特意翻了县志里的中草药篇目,发现这小家伙早在《天宝本草》里就有记载,老中医说它性凉味甘,归肺经,就像个天然的"灭火器",专治各种上火症状,村里人喉咙痛了摘几颗嚼嚼,口腔溃疡了泡水喝,连小孩长疖子都要用它煮水洗。
祖辈相传的五大妙用
-
咽喉肿痛的救急丸
去年中秋前夕,我嗓子哑得像公鸭子,外婆从院角的老槐树上摘下串"鸡眼睛",用井水冲干净让我含着,那酸涩劲儿直冲脑门,含了半小时居然能说话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果子含鞣酸能收敛消炎,比含片还管用。 -
口腔溃疡的绿色药膏
邻居阿婶总爱拿它泡蜂蜜水,她说这果子捣烂敷在溃疡处,比某药准字号的喷雾还好使,我试过一次,那酸爽让人龇牙,但第二天黄豆大的白疮真就瘪下去了。 -
湿疹瘙痒的天然止痒剂
最绝的是堂哥治痱子的方法,抓把鲜果捣成泥,兑上丝瓜叶汁涂身上,他说小时候夏天浑身刺挠,抹两次就不抓了,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天然的炉甘石洗剂么? -
熬夜救星的护肝茶
我爸常年应酬喝酒,老妈总给他备着炒制的鸡眼睛茶,这果子炒过后酸味减半,配上枸杞菊花,说是能解酒护肝,虽然科学依据待考证,但看老爸喝了两年体检指标正常,倒像是有点道理。 -
跌打损伤的消肿圣手
村口王师傅最懂用它,上次搬石头砸肿脚背,他采来鲜果捣碎加黄酒调匀,敷上纱布,本来肿得发亮的脚踝,两天就消得能下地走路了。
这些禁忌要注意
虽说是好东西,但也不是人人适合,表弟体质虚寒,喝鸡眼睛茶喝得拉肚子,老中医叮嘱:
- 脾胃虚弱的人要慎用,最好炒制后减轻寒性
- 孕妇千万别碰,含有机酸可能刺激子宫
- 每天别超过10颗,过量容易反酸
- 晒干时要注意防潮,发霉的千万扔掉
现代研究的惊喜发现
别小看这山野小果子,实验室里大有乾坤,省中医院的研究报告指出:
- 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85%
- 富含的花青素是蓝莓的3倍
- 挥发油成分具有镇静安神作用
- 多糖物质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现在城里药店卖的"咽舒含片",包装盒角落就标着野鸦椿提取物,没想到以前当野果扔的东西,现在成了抢手货。
采摘保存有门道
要想药效好,采摘时机很重要,老药师教我:
- 霜降前后变黑才算熟透
- 用竹篓装避免挤压破损
- 阴干时每天翻动防霉
- 存玻璃罐放冰箱可保一年
去年我跟着外婆做了瓶蜜饯,酸甜可口还带着果香,不过现在想来,还是原味入药最实在。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嫌苦的草药汤,如今看着城里药店动辄上百的保健品,倒觉得奶奶晒的那些"鸡眼睛"更珍贵,下次回家,可得好好跟老人家学学辨认草药的门道,毕竟这些长在田间的宝贝,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健康密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