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一热,后台总有人问我:"脖子上长了个硬包,疼得睡不着,抹了几天抗生素药膏也没消,是不是得去医院切开?"其实啊,这种红肿痛痒的小疙瘩十有八九是疖痈在作怪,今天咱不聊西药,专门讲讲老祖宗留下的"灭火神器"——中药膏,对付这种皮肤火毒真的绝了!
疖痈到底是个啥?搞懂它才能对症下药
很多朋友分不清疖子、痈和毛囊炎的区别,说白了,疖就是单个毛囊发炎形成的红肿硬块,而痈是多个毛囊集体"造反",摸起来软乎乎的还有脓头,这东西最爱盯上爱出汗的部位,像脖子、屁股、后背这些地方,西医说是细菌感染,中医则认为是体内火毒太旺,湿热憋在皮肤里出不来。
我表弟去年考研时天天熬夜吃烧烤,后脖颈连着长了三个大疖子,疼得脑袋都不敢转,去医院开了头孢,结果旧疮未愈又冒新痘,后来他奶奶翻出祖传的紫草膏,每天给他涂三次,没想到一周就瘪下去了,所以说啊,有些时候真得信老方子!
中药膏战"火毒"的三大绝招,看完收藏
市面上中药膏五花八门,但真正能对付疖痈的就那几款,我跑遍药房整理出这三款"灭火药",关键时候绝对管用:
如意金黄散:百年老字号的消肿王炸 这名字听着就霸气,其实是用大黄、姜黄、黄柏等十几味苦寒药材磨成的粉,记得要加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厚敷在肿块上,刚上药时凉飕飕的,过半小时会感觉火辣辣的——这是药力在拔毒!我邻居阿姨用它敷了三天,原本发白的疖子居然自己出头排脓了。
鱼石脂软膏:破溃期必备的"催熟剂" 别看它黑乎乎的像沥青,却是外科常用药,当疖子摸起来发软、里面有波动感时,说明已经化脓了,这时候薄涂一层鱼石脂,就像给脓肿盖了个小帽子,能加速破溃排脓,注意破溃后就要停用,不然容易刺激伤口。
紫草膏:预防留疤的修复高手 特别是脸上长疖子的朋友,挤破后一定要用紫草膏收尾,它里面的紫草油能促进生肌,配上冰片清凉止痛,我同事家小孩满脸痤疮,坚持涂了两个月,现在痘印淡得基本看不见,不过要买正牌子的,那种几块钱的网红紫草膏很多是劣质矿物油做的。
中药膏使用避坑指南,这些错千万别犯
别以为中药膏温和就可以瞎抹,这里面门道可多了,我见过有人把拔毒膏当面膜全脸涂,结果搞得皮肤过敏红肿,记住这几点保命法则:
- 早期硬块别手贱抠:刚起来的红肿硬结千万别热敷,越热肿得越大,这时候应该冷敷+涂金黄散,把毒气憋回去。
- 破溃后停止刺激性药膏:一旦流脓就停用鱼石脂,改用无菌纱布吸脓,再薄涂紫草膏。
- 搭配口服药效果翻倍:六神丸、连翘败毒丸这些内服药,配合外用药能斩断火毒根源,我爷爷当年喝连翘水擦金黄散,三天就能下炕干活。
老中医私藏小秘方,白嫖不花钱
要是一时买不到中成药,厨房里也有应急法宝,我妈就常用土豆片给我敷疖子,切得薄薄的贴在红肿处,淀粉能吸肿消炎,还有个土方子:把仙人掌刺拔掉捣碎,加点红糖敷上去,凉丝丝的特别舒服,不过这些偏方只适合轻度症状,严重的还是赶紧就医!
最后唠叨一句:长疖痈千万别硬扛,去年我们小区有个大哥嫌去医院麻烦,结果背上的痈拖成蜂窝织炎,住院花了小一万,中药膏虽好,也要看清说明书,孕妇、过敏体质要先在耳后试敏,说到底,少吃重口味、别老熬夜,比什么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