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药方里有味带山字的药材,是啥好东西啊?"老中医推了推眼镜笑道:"带山字的中药可都是宝贝,随便说几个你都听过——山药、山楂、山茱萸,哪个不是药食同源的养生高手?"
要说中药里的"山"字辈,那可真是藏龙卧虎,这些带着大山气息的药材,要么是长在深山里的珍稀物种,要么是古人根据形态特征起的接地气名字,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山"字号的中药明星,看看它们到底有啥神奇功效。
【山药:药食同源的"神仙之食"】 说起带山的中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药,这白白嫩嫩的家伙可不止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神农本草经》里早就把它列为"上品"药材,老中医常说"山药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春天吃它健脾祛湿,夏天吃它养胃滋阴,秋冬炖汤更是润燥佳品。
别看山药长相普通,人家可是有"食物药"的美誉,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最是出名,煮粥时放几段,绵密的口感带着微微药香,要是嫌麻烦,超市里的山药片、山药粉也是不错的替代品,不过要提醒一句,山药皮上的毛茸茸容易过敏,削皮时记得戴手套。
【山楂:消食化积的"红果果"】 小时候爱吃的冰糖葫芦,串起来的就是中药山楂,这红彤彤的小果子专治吃肉吃多了不消化,中医叫它"消食导滞",药房里卖的炒山楂更温和,配上麦芽、神曲,就是经典的消食三剑客。
别小看这酸酸甜甜的果子,它还能活血化瘀,女性经期小腹胀痛,用山楂加红糖煮水,暖宫又止痛,现代研究说它含黄酮类物质,降血脂效果一流,不过胃酸多的朋友要少吃,空腹更不能碰,不然小心"酸"出毛病来。
【山茱萸:补肾固精的"夫妻果"】 这名字听着像水果,其实是种带核的小红果,古人称它"涩精固脱",说白了就是治疗肾虚漏尿、遗精滑精,有名的六味地黄丸里就有它,配上山药、熟地,专门对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有趣的是,山茱萸还是"夫妻树",它的果实要经过去皮、晒干、炮制好几道工序才能入药,老药工说好山茱萸泡水后,皮肉分离但不会散开,就像恩爱夫妻不离不弃,不过这味药性偏温,上火期间要慎用。
【山慈菇:清热解毒的"金灯果"】 听到"慈菇"别以为是蔬菜,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浙贝母的亲戚,长得像洋葱头,却有着神奇的抗癌功效,中医用它治疗痈肿疔疮,特别是现在说的"结节""息肉",有经验的大夫会开山慈菇搭配夏枯草。
不过这玩意儿有点小毒,用量很讲究,古书记载要"醋制减毒",现在药店卖的都是炮制过的,民间有用山慈菇磨醋捈蚊虫叮咬,但千万别内服,孕妇更是碰不得。
【山豆根:清热解毒的"哑巴药"】 名字带"豆"却是草根,这味药专治咽喉肿痛,特别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嗓子发炎,用山豆根泡水喝,那叫一个立竿见影,不过它有个吓人的外号叫"哑巴药",过量服用可能会损伤声带,所以必须遵医嘱。
老辈人常用山豆根预防流脑,和板蓝根搭档效果更佳,但现在更多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含片里常能见到它的身影,记住这味药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除了这些常见的"山"字号中药,还有像山柰(当调料的沙姜)、山棱(破血消癥的峻药)、山芝麻(止咳平喘的野草)等等,古人给药材起名很有智慧,带"山"字的多与生长环境有关,要么长在深山,要么形似山中物产。
这些大自然馈赠的"山货",经过几千年验证确实管用,不过再神奇的药材也要对症使用,就像老中医常唠叨的:"是药三分毒,补身需适度。"下次抓药看到带"山"字的药材,不妨问问大夫,说不定又能涨不少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