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朋友说"上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很多人都被牙龈炎折腾得吃不下饭、刷不了牙,西医开的抗生素见效快但容易反复,难道真的没别的办法了吗?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调理法,对付这种慢性炎症自有一套温和有效的思路,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那些藏在古书里的护龈妙招。
【牙龈出血别慌张,先看舌苔辨虚实】 早上刷牙吐泡沫里带血丝,咬苹果留血牙印,这种情况持续一周以上就要警惕了,中医看牙龈炎可不只是"消炎"这么简单,首先要分清楚是实火还是虚火在作怪,对着镜子伸出舌头,如果舌苔黄厚像抹了层油,嘴角还长痘,多半是胃火过旺;要是舌红少苔,晚上潮热盗汗,可能就是阴虚火旺,就像邻居王阿姨,常年吃降压药导致阴虚,牙龈总是微微渗血,后来用石斛麦冬煮水代茶,三个月就改善了许多。
【千年古方今活用,对症下药有讲究】
-
胃火炽盛型(常见红肿热痛): 这类人最适合清代《医宗金鉴》里的清胃散加减方,黄连3克、升麻6克、生地15克,配上丹皮10克凉血,石膏20克清胃火,我同事试过抓7副药,配合淡盐水漱口,原本肿得像小馒头的牙龈三天就消下去了,不过孕妇和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毕竟黄连性寒。
-
肾阴不足型(隐隐作痛伴腰酸): 这时候就需要六味地黄丸打底,加上骨碎补10克、墨旱莲15克,记得去年我妈更年期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每天用这个方子熬粥喝,半个月就能嚼花生米了,特别提醒要早晚含服,让药效慢慢渗透。
-
外感风热型(熬夜后急性发作): 金银花10克、连翘15克煮水,加3片薄荷叶,放凉后用来漱口效果奇佳,我表弟打游戏通宵后牙龈肿痛,用这个方法当天就缓解了一半,关键是没有西药漱口水的刺痛感。
【厨房里的中药宝库,食疗胜过猛吃药】 别以为中药都得苦兮兮地煎汤药,很多家常食材就是天然消炎药,比如春天的蒲公英,摘一把嫩叶焯水拌豆腐,既能清肝火又能杀口腔细菌,夏天用绿豆百合粥代替冷饮,秋冬转吃山药枸杞羹,这些应季调理比吃保健品实在多了,我奶奶活到89岁没掉牙,秘诀就是每年青梅上市时腌一大罐蜜渍乌梅,每天含两粒,酸收敛的特性特别适合牙龈退缩的人。
【巧用外治法,止痛消肿看得见】
-
蒲黄粉+冰片:药店买现成的蒲黄粉,掺少量冰片混匀,刷牙后蘸棉花球按在出血处,3分钟止血效果堪比医用明胶海绵,建筑工地的老张师傅就用这个方法,干活时牙龈磕破都不担心感染。
-
芒硝湿敷:吃饭时突然肿起来的牙龈,用纱布包着芒硝外敷,半小时就能消下去大半,这招特别适合爱吃火锅的四川朋友,我们办公室小李每次吃完麻辣烫必用,他说比含冰块舒服多了。
-
盐灸法:取粗盐炒热装布袋,趁温热敷脸颊,注意别烫伤,这种方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长期牙龈充血特别管用,我楼下开超市的刘阿姨坚持做了两个月,现在刷牙再也不怕冷水刺激了。
【防患于未然,日常养护有诀窍】 别等到疼得受不了才救急,平时做好这三件事能省不少事:
- 选软毛牙刷斜45度角清洁龈沟,巴氏刷牙法每天两次雷打不动
- 饭后用蒲公英茶漱口,比含酒精的漱口水温和百倍
- 每周用核桃皮蹭牙齿,天然硅元素能增强釉质(这个方法在北方农村用了上百年)
最后要提醒大家,如果牙龈自发性出血超过两周,或者出现牙齿松动移位,千万别自己乱试偏方,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该洗牙时还得去口腔科,该根管治疗也别拖延,把这些中药调理当日常保健,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才能真正做到"牙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