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气啊就像坐过山车,忽冷忽热搞得肠胃直闹脾气,隔壁王婶前天抱着垃圾桶狂吐,昨天就蔫头耷脑地跟我说:"这肚子跟开了闸的水龙头似的,哗啦啦响个不停",像这种反复拉肚子的情况,懂行的老中医都会说句"脾虚了得补补",今天就给大家唠唠那些藏在药柜里、能救急的健脾止泻中药,全是实打实的干货!
要说这脾啊真是个劳模器官,每天勤勤恳恳运化水谷精微,可现代人饮食没规律、熬夜成习惯,生生把脾脏累成了"虚弱体质",您有没有发现?只要着凉就腹痛、吃辣就跑厕所、压力大就腹胀,其实都是脾在发出SOS信号,这时候千万别硬扛,老祖宗传下来的几味药草可是调脾止泻的高手。
先说白术这员大将,药店里灰扑扑的切片看着不起眼,却是治脾虚泄泻的王牌,记得去年我陪老妈去采中药,老师傅特意叮嘱:"白术要买浙江产的,炒过的比生的效果更温和",回家煮粥时放两片,那股淡淡的焦香混着米油,喝上三天准能感受到肠道老实多了,不过要提醒各位,白术性温偏燥,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可得悠着点。
再说说山药这位"平民参王",菜市场三块钱一斤的铁棍山药,炖汤煮粥都能给脾胃做SPA,我们办公室小刘慢性肠炎好几年,坚持每天早晚吃山药小米糊,现在终于不用上班中途往厕所狂奔了,要诀在于山药必须煮熟煮烂,那种脆生生的凉拌吃法对脾虚人群可不友好,对了,药房里的怀山药饮片效果更浓缩,泡水喝特别方便上班族。
茯苓这玩意儿可有意思了,别看它白白胖胖像冰糖块,却是祛湿健脾的隐形冠军,记得小时候淋雨发烧,奶奶总用茯苓煮荷叶粥,说是能把体内湿气"赶"出来,现在才知道,茯苓含有的特殊多糖既能修复胃黏膜,又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最妙的是它性平味甘,上热下寒的复杂体质也能放心用,难怪古人称它为"四时神药"。
要是碰上急性腹泻腿都软了,可以试试炮姜救急,别小看这黑黢黢的姜片,它能快速温暖中焦,就像给受凉的肠胃披上毛毯,上次我贪嘴吃了半盆冰西瓜,半夜疼得直打滚,含着泪嚼了两片炮姜,居然半小时就止住了肠鸣,不过这货药性猛,顶多连用两天,还得搭配红枣枸杞中和药性。
光吃药可不够,食补才是养脾的长久之计,推荐大家试试"三宝粥":炒薏仁30克+莲子肉20克+芡实15克,文火慢熬到开花,这组合绝了,既能健脾止泻又不伤阴,我那挑食的小外甥连喝一周,原本蜡黄的小脸都有血色了,重点来了:熬粥千万别放大米!粳米的湿气重,会削弱药效。
说到这儿得多句嘴,现在很多年轻人拉肚子就吃诺氟沙星,殊不知滥用抗生素会把肠道有益菌杀得片甲不留,上个月楼下健身房教练长期依赖止泻药,结果查出结肠黑变病,悔得直拍大腿,老祖宗的东西虽然见效慢,但贵在治本,这点耐心总该有的。
最后教大家个简单自测法:早起对着镜子看舌头,如果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厚,八成是脾虚湿困;再摸摸小腹,常年冰凉怕风的话,恭喜你喜提"冰箱体质",这时候就别学网红喝冰美式了,赶紧给自己安排上黄芪党参茶吧!记住咱们调理的原则:暖为主,慢为要,坚持下去才能打赢这场"脾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