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中药房总能看到"全草类饮片"的标签,很多老街坊买药时都会特意叮嘱抓几味"全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奶奶总爱用晒干的野草煮水给家人消暑,原来这些看似普通的草木,早就被老祖宗列为治病养生的宝贝了,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全草类中药饮片里门道。
【全草入药的秘密】 全草类中药饮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整株可用",不像人参只取根、菊花单用花,这类药材讲究"全家总动员",比如最常见的蒲公英,嫩叶能当野菜吃,开花前采收的全草才是正经药材,老药工常说:"草药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各司其职",说的正是这个理儿。
拿鱼腥草举例,南方人拿它凉拌吃辣得过瘾,但作为饮片时可大有讲究,新鲜采收的要去掉杂质阴干,储存时得防闷热发黄,有经验的中药师会教我们看断面:脆生生的白绿色才地道,要是发黑软烂就得扔,这种对全株药用的理解,可是几千年实践攒下的经验。
【厨房里的百草堂】 别以为全草类饮片只是药店专利,咱们老百姓厨房里就藏着不少宝贝,夏天煮绿豆汤时加把薄荷叶,清凉解暑效果翻倍;冬天炖肉丢几段鲜茅根,既能中和油腻又能润肺,去年邻居张婶咳嗽老不好,我用晒干的紫苏全草给她配了个偏方,没想到三副下去就好利索了。
不过要提醒的是,有些野草看着像药材却暗藏风险,就像断肠草和金银花长得挺像,前几年就有游客误采中毒的新闻,建议大家认准正规药店买的饮片,那些经过净选、切制、干燥的工序,比自己采的安全多了。
【炮制学问大过天】 别看都是晒干的草,不同处理方式效果差老远,艾草就是个典型例子:生艾叶性烈能散寒,炒炭后反而止血效果好,老师傅们常说"草药是死的,炮制是活的",同个植物不同制法就能治不同病,就像车前草,鲜品捣汁敷蚊虫叮咬,熬成炭末却是利尿消肿的高手。
现在有些药店开始卖冻干的全草饮片,据说能保留更多活性成分,不过老派中医师还是偏爱传统晒干法,认为天地精华要慢慢锁住才正宗,就像晾马齿苋,早上露水采收,摊开竹匾晒三个日头,这样晒出的药效才醇厚。
【四季养生各有妙用】 春天最适合用荠菜全草煮鸡蛋,说是能明目护肝;夏天必备淡竹叶茶,清热解暑还刮油;秋天采集的野菊花晒干,泡茶喝专克秋燥;冬天存下的桑枝段,用来煲汤能驱寒湿,我家老太太还有个习惯,每逢节气都要换草药枕头,清明用薄荷醒脑,冬至换艾绒暖颈。
最近发现年轻人也开始玩转全草养生,有人用石斛花泡奶茶,拿绞股蓝代替咖啡提神,不过要提醒的是,这些草药虽好也不能贪杯,就像上个月同事天天喝蒲公英茶,结果喝得肚子发凉,这才想起老话"是药三分毒"。
【识别真假有诀窍】 市面上全草类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学会辨别很重要,优质饮片应该色泽自然,比如益母草要绿中带紫,如果颜色过于鲜艳可能是硫熏的,摸起来要干燥酥脆,要是发软黏手说明受潮变质,闻气味最灵验,真正的夏枯草带着特有的清苦香,掺假的会有怪味。
保存也有讲究,最好用透气纱布袋装着放阴凉处,去年朋友送的野生忍冬藤没密封好,结果长了霉斑只能扔掉,记住草药不是陈皮,越新鲜活性成分越多,一般当年采收的药效最佳。
写着写着突然想起,小时候在田埂跑着玩,哪知道脚边踩过的都是宝贝,现在看着药房抽屉里码齐的全草饮片,倒觉得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了不起,这些不起眼的草木,经过四气五味的调配,竟能化解人身上的百般不适,下次去中药房,不妨仔细看看这些"草莽英雄",说不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