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的玉蜀黍,玉米全身都是宝的养生智慧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9 0
A⁺AA⁻

"地里长出来的黄金"——这句话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咱们天天见的玉米,在中药铺子里,它还有个文绉绉的学名"玉蜀黍",可别小看这穗金灿灿的粮食,从根须到穗尖,浑身上下都是能入药的宝贝,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老祖宗是怎么把玉米玩出养生花样的。

【千年药食同源的智慧】 玉米引进中国不过五百年,但咱老祖宗硬是把它"驯化"成了药食两用的宝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给它留了位置,说它能"调中开胃,利肝胆",北方农村至今还流传着"三伏晒玉米,秋冬不生病"的俗语,说的就是用玉米芯煮水祛湿气的土方子。

【玉米须:最接地气的养生茶】 很多人不知道,玉米须才是中药店里的常客,老中医管它叫"龙须",说它能"引火下行",现在城里流行的玉米须茶,其实就是把这晒干的棕丝煮水喝,特别适合夏天消暑利水,还能给高血压患者当辅助茶饮,记得煮的时候加两片山楂,酸酸甜甜特别爽口。

【玉米叶:天然的退烧贴】 新鲜玉米叶可是个宝,老一辈人都知道用它敷额头退烧,把青玉米叶洗净捣烂,外敷在太阳穴上,比退热贴还管用,遇上蚊虫叮咬,用叶子汁液涂涂,止痒效果堪比花露水,不过得用现摘的嫩叶,晒干的效果就打折扣了。

【玉米芯:脾胃虚弱者的福音】 吃完玉米别急着扔芯,这玩意熬汤最养人,中医说它能"健脾胃,通小便",最适合消化不良的人,做法也简单,拿3-5个玉米芯加水煮沸,转小火炖半小时,加点红糖调味,喝上一周准能感受到胃口变好,糖尿病患者记得别放糖,直接喝原味就行。

【玉米粒:五谷里的药引子】 玉米粒本身就能入药,炒焦了研成末,能止泻;生嚼几粒,又能帮助消化,不过最妙的还是它的"百搭属性",配南瓜养胃,搭山药补肾,和冬瓜同煮还能去水肿,下次煮杂粮粥记得多抓一把,相当于给身体做了个全面保养。

【食用也有讲究】 虽说玉米浑身是宝,但也不是人人适合,消化能力弱的老人小孩,建议把玉米煮得软烂些;容易胀气的人少吃糯玉米,普通甜玉米更合适,最需要注意的是发霉的玉米,里面黄曲霉素含量高,千万要扔掉,别因小失大。

【现代研究的佐证】 别以为这些都是土方子,现代医学也在给玉米"站台",美国心脏协会研究发现,玉米胚芽里的亚油酸能降低胆固醇;日本学者发现玉米须里的多糖成分有抗氧化作用;连《柳叶刀》都刊登过玉米膳食纤维预防肠癌的研究,看来老祖宗的经验真不是盖的。

下次买玉米别光当饭吃,记得把须须叶叶都收集起来,秋天正是吃玉米的好时节,煮锅玉米排骨汤,既能贴秋膘又养生,对了,吃完的玉米芯别扔,晒干了存起来,冬天炖汤时往锅里丢几块,整个屋子都是粮食的香气,这才是最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