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农村的山坡林缘,总藏着些不起眼却管用的"野草药",今天要说的酸藤木就是其中之一,这名字听着怪陌生?其实它还有白敛、山葡萄秧等叫法,懂行的老中医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
前阵子邻居王婶采山货摔了腿,肿得跟馒头似的,村里老郎中抓了一把晒干的酸藤木枝煮水,拿毛巾蘸着热敷了三天,硬是把淤青消下去了,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屋后缠满青藤的植物,叶子揉碎了能闻到股酸涩味,估计就是这酸藤木本尊。
这味药材最绝的是消炎镇痛的本事,去年我家小子爬树掏鸟窝,胳膊被毛刺划得又红又肿,老人用新鲜藤叶捣碎敷伤口,第二天就不流黄水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酸藤木含有没食子酸、白敛素这些成分,对付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有效,难怪乡下人叫它"见肿消"。
说到用法可有门道,鲜藤叶捣烂外敷治虫咬皮炎,晒干的藤茎切片泡酒能擦风湿骨痛,不过要记住,这玩意儿性寒,煮水喝时最好加两片生姜中和,像我妈关节炎发作,就用纱布包着酸藤木粉敷膝盖,说是比膏药还管用。
最近发现城里人也流行用它做药膳,前巷张姐老是上火牙疼,有次看她炖鸡汤放了几段酸藤木,说这是老中医开的方子,不过我琢磨着这毕竟算药材,要调理身子还是得问过大夫才稳妥。
采收也有讲究,清明前后抽新芽时割取嫩茎,或是深秋叶子发红时收割,晒干时要摊开不能堆太厚,不然容易发霉,我们村李大爷每年收几百斤,卖给药材贩子换不少钱呢。
最后唠叨一句,虽说酸藤木好使,但孕妇和体虚的人要避开,就像老辈人说的:"是药三分毒,对症才是宝。"要是您也碰上跌打损伤、皮肤发炎这些小毛病,不妨试试这个山里来的"天然消炎药",说不定真有惊喜,要长期吃或者治大病,还是得去正规医院找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