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家里总爱备点中药材,枸杞、黄芪、党参倒是常见,可要说沙参,知道的人还真不多,这味藏在药柜角落里的宝贝,其实是秋冬养生的"隐形冠军",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位润燥界的低调高手,教你真正用对它的本事。
沙参不是"参",却是润燥专家
很多人看见"参"字就以为是补气的人参同类,其实沙参和人参完全是两码事,这味药材属于桔梗科植物,主要分为北沙参和南沙参两种,北沙参像细长的白人参,质地脆嫩;南沙参则带着特有的横纹,断面黄白相间,老中医常说"沙参润秋燥,胜过冰糖梨",说的就是它滋阴润燥的看家本领。
在北方干燥地区,有经验的老人家会在立秋后煮沙参粥,记得去年去山东拜访老中医,看见诊室里永远炖着沙参玉竹茶,他说这是给来看咳嗽患者的"见面礼",确实,当喉咙干得像沙漠,几口沙参汤下肚,就像久旱逢甘霖,那种滋润是从嗓子眼儿直透到肺里的。
五脏庙的保湿霜,专治这些"干巴巴"
要说沙参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对付各种"干燥综合征",肺燥引起的干咳、咽痒,用它配银耳炖羹,比止咳糖浆还管用;胃阴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和石斛搭伙煮茶,喝出满口生津的感觉,就连肠燥便秘这种难言之隐,用沙参当归熬水,比泻药温和多了。
我邻居王婶去年秋天总咳个不停,西药吃了不少不见好,后来听人劝每天早晚喝沙参杏仁露,不出半月就见效了,她说这沙参水喝着微甜,还有股淡淡的草根香,比吃药舒服多了,不过要提醒的是,沙参虽好却不是万能钥匙,风寒咳嗽、湿气重的人要绕道走。
厨房里的药膳大师,这样吃才对路
别看沙参长得不起眼,却是厨房里的百搭选手,最经典的要数沙参玉竹老鸭汤,鸭肉的油香裹着药材的甘甜,炖出的汤金黄透亮,喝一碗从喉咙暖到脚底,做法也不难:半只老鸭焯水后,加20克沙参、15克玉竹,小火慢炖两小时,最后撒点枸杞就行。
平时上班忙的话,可以试试沙参雪梨盅,把雪梨挖空填进沙参、川贝,隔水蒸熟,连皮带肉一起吃,去年流感高发期,我们办公室天天蒸这个当下午茶,咳嗽的同事都说嗓子舒服多了,不过要记住,沙参炖品最好用陶瓷锅,金属器皿会破坏它的药性。
避开这些坑,才能吃出真功夫
市面上的沙参质量参差不齐,选购时要记住三个窍门:先看颜色,好的北沙参应该是乳白色带点淡黄;再摸质地,用手掐能断但不会碎成渣;最后尝味道,正宗的嚼着有点甜,还带着草木的清香,路边摊那种白得发亮的,多半是硫磺熏过的。
服用时也有讲究,沙参不能和藜芦同用,就像西瓜碰花生会拉肚子似的,煮汤时别放太多,20克左右就够了,过量反而伤脾胃,我见过有人用沙参泡酒,其实这样反而浪费,它的有效成分在酒精里溶解度不高,还是炖煮最能释放营养。
四季调养各有妙用,这样搭配效果翻倍
春天风大易上火,用沙参配麦冬、菊花泡茶,能灭掉嘴角的"春火";夏天暑热伤津,和西瓜皮、荷叶一起煮水,比冰饮解渴;秋燥最凶的时候,加上杏仁、蜂蜜熬膏方,整个冬天嗓子都服服帖帖;至于冬天,拿来炖羊肉汤,既能中和羊肉的燥热,又能滋阴御寒。
上个月拜访中医世家的陈爷爷,他透露了个祖传小秘方:把沙参打成粉,每天早晚用温水冲服3克,坚持三个月,对长期吸烟者的呼吸道特别好,不过这种吃法更适合体质偏燥的人,痰湿体质千万慎用。
这味被忽视的中药,其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润燥密码,下次再看见药店角落里的沙参,可别当它只是配角,不过要记住,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实在拿不准就问问中医师,毕竟养生这事,从来都是"适合"比"名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