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推荐的5种感冒药方,比吃药打针更管用!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隔壁工位小王又是鼻涕又是咳嗽,保温杯里泡着枸杞也不管用,看着他猛灌西药的样子,我突然想起去年流感季邻居李阿姨说的那句话:"你们年轻人总盯着体温计,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治感冒才叫绝!"

要说中药治感冒,可不是简单熬几味草药了事,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样是打喷嚏流鼻涕,有人是着凉引起的风寒,有人是上火导致的风热,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就像李阿姨常挂在嘴边的:"感冒分冷热,用药要对路"。

先说说最常见的风寒感冒,记得上个月我半夜蹬被子受凉,第二天头疼得像戴了紧箍咒,鼻子不通气说话瓮声瓮气,我妈从冰箱翻出存着的生姜,切薄片撒上红糖,开水一冲让我趁热喝,刚开始嫌姜辣刺喉,硬着头皮灌下去半碗,结果半小时后后脖颈微微发汗,鼻塞居然通了大半,这姜糖水看似普通,实则暗合中医驱寒原理,生姜发汗解表,红糖暖中补虚,对付初起风寒确实灵验。

要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风寒入里转成气管炎,就得请出"麻黄汤"这个经典方剂,前年我哥淋雨后高烧39度,诊所医生开的西药吃了三天还在反复,老家中医爷爷配了麻黄、桂枝、杏仁加甘草四味药,特别叮嘱麻黄要先煎去沫,没想到一剂下去体温就降了,三副药喝完咳嗽都好利索了,不过爷爷再三交代,麻黄发汗力强,现在药店配方颗粒更安全,千万不敢自己乱抓生药。

遇到风热感冒就该换思路,上周闺蜜来我家时嗓子疼得冒火,舌苔黄得吓人,我翻出婆婆晒的金银花,配上连翘、薄荷叶煮了壶酸梅汤,她连喝两天,喉咙肿痛消了大半,这种时候千万不能用生姜捂汗,好比火上浇油,要像消防员灭火一样,用辛凉解表的药把热毒透发出去。

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感冒最让人揪心,同事家娃反复发烧半个月,西医抗生素用到顶了还没好透,后来找到擅长儿科的孙大夫,开了个玉屏风散加紫苏叶的方子,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打底增强抵抗力,紫苏叶解表散寒,关键是药量只有成人三分之一,孩子喝了五天,终于能活蹦乱跳去上学了。

说到预防感冒,我奶奶的醋熏法最绝,每年立冬她就关紧门窗,铁锅架电磁炉倒半瓶陈醋,加点冰糖小火慢炖,整个屋子弥漫着酸香,她说这是给空气消毒,刚开始我觉得是迷信,结果全家人整个冬天确实少生病,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醋酸确实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不过中药治病也有讲究,我表叔有次感冒硬扛着不吃药,拖到肺炎才去医院,中医强调"中病即止",就像救火队员,火灭了就该收手,还有服药期间要管住嘴,生冷油腻都别碰,否则就像给湿柴点火,药效全被抵消了。

现在药店里中成药五花八门,选对才是关键,风寒感冒认准"荆防颗粒",风热就用"银翘解毒片",体虚反复感冒适合"玉屏风口服液",不过最好先看舌头:舌苔白的是寒,舌苔黄的是热,舌苔厚腻可能是夹湿,实在拿不准就拍张舌照找线上问诊,现在很多中医馆都能视频看诊。

说到底,中药治感冒不是玄学,而是祖辈总结的实战经验,就像我家传的红枣姜茶方子,姜片要铜钱厚,红枣剪开去核,煮沸后转小火咕嘟十分钟,这碗看着普通的茶汤,既能暖胃驱寒,又能补充维生素C,比单纯吃感冒药贴心多了,下次着凉不妨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