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药到病除",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宝库里,藏着不少被历代医家奉为"圣药"的神奇存在,这些药材要么能起死回生,要么可延年益寿,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千年人参:百草之王的传奇】 长白山的老挖参人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这株生长在东北密林里的"百草之王",可是实打实的"中药一哥",相传康熙年间,太医曾用野山参救活垂危的皇子,从此它就成了皇家贡品,现在科学发现,人参里含有的人参皂苷能调节免疫力,难怪古人称它"主补五脏,安精神",不过要提醒各位,野生人参虽好,但三十年才长成,现在市面上多是人工培育的园参。
【灵芝仙草:神话里的救命仙丹】 《白蛇传》里白娘子为救许仙盗取的仙草,说的就是灵芝,这朵长在枯木上的"祥瑞之菇",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被尊为上品,现代研究发现,灵芝多糖确实能增强免疫力,三萜类物质还有护肝作用,不过别指望吃朵灵芝就能成仙,现在人工栽培的灵芝孢子粉才是主流保健品。
【黄芪固本:平民补气的高手】 在甘肃陇西的中药材市场,黄芪永远是最走量的品种,这种长得像鸡腿的根茎,可是补气界的扛把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记载:"黄芪补一身之气",现在医院开的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里都少不了它,有意思的是,北方人拿它炖羊肉,南方人用来煲汤,做法不同但都冲着补气去的。
【当归调血:妇科圣药的前世今生】 "归"字本就有回归之意,这味产自甘肃岷县的药材,自古就是"血家圣药",当年武则天用当归美容养颜的传说,让无数后宫妃嫔争相效仿,现代医学证实,当归挥发油确实能调节内分泌,阿魏酸还有抗凝血作用,不过要提醒姐妹们,经期能不能吃当归得听医生的,别自己乱补。
【冬虫夏草:软黄金的真相】 青海玉树的牧民都知道,真正的虫草王是头期草,这种冬天是虫夏天是草的奇妙生物,从清朝开始就是达官贵人的滋补首选,现在实验室发现,虫草酸确实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但价格飙到几十万一斤的"极品草",很多都是人工培育的,普通人想调理身体,吃点蛹虫草性价比更高。
【三七化瘀:跌打损伤的幕后英雄】 云南文山的三七种植户常说:"铜皮铁骨",这种表面灰褐内里乳白的块根,可是止血化瘀的高手,武侠小说里受伤吐血丸的原型就是三七粉,现在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病,也常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不过要记住,孕妇千万不能碰这味"活血将军"。
【阿胶养血:驴皮熬出的千年秘密】 东阿镇的老师傅至今坚持用百年铁锅熬胶,这味被《伤寒论》收录的补血圣品,其实是驴皮经过28道工序熬制的胶原蛋白,虽然现代营养学认为它和猪皮成分相似,但人家传承千年的炮制工艺确实能让吸收率翻倍,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即食阿胶糕,年轻人当零食吃也挺方便。
【枸杞明目:养生达人的标配】 宁夏中宁的枸杞田里,每年6月都会迎来大批采摘工,这种红得发亮的小果子,从《诗经》时代就开始用来"坚筋骨",现在研究证实,枸杞多糖确实能保护视网膜,不过别以为泡水喝就行,科学检测显示,嚼着吃营养吸收率最高。
【茯苓健脾:藏在松根下的养生密码】 安徽岳西的茯苓种植户都知道,长白松根下的茯苓品质最好,这味被《淮南子》称为"长生不老药"的菌核,其实是松树和真菌的共生体,它含有的茯苓多糖不仅能健脾利湿,还能增强免疫力,现在药店卖的茯苓饼,可是很多湿气重又怕吃药人的福音。
【鹿茸壮阳:帝王家的滋补秘方】 东北猎户流传着"头茬二杠茸"的说法,这种雄鹿新生的嫩角,从清朝开始就是皇家贡品,虽然现代养殖技术让鹿茸普及了,但它含有的氨基酸和激素类物质确实能强筋健骨,不过要提醒各位,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反而流鼻血,得找老中医辨证才行。
这些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中药圣药",每味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不过要记住,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使用,就像老中医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养生还得讲究阴阳平衡,现在药店能买到的中成药,很多都改良了剂型,但核心功效还是靠着这些经典药材,下次抓药时,不妨多问问药师这些"圣药"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