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闺蜜小雅天天捧着中药罐子叹气,我问她咋了,她苦着脸说:“医生说这药得傍晚喝,但每次喝完半夜心慌,是不是方子有问题?”我一听就乐了——这姑娘肯定撞上中药里的“中夕”雷区了!今儿咱就来唠唠那些藏在药罐子里的门道,看完这篇能省不少冤枉钱!
啥是中药里的"中夕"?
其实老中医嘴里常念叨的"中夕",说白了就是中药的时辰学问,好比种庄稼得赶节气,喝中药也得掐准时间点,她调理失眠的方子里有龙骨、牡蛎这类安神猛药,医生特意交代酉时(下午5-7点)服用,结果这姑娘下班忘得干干净净,临睡前才想起来灌下去,这不就跟熬夜追剧后猛喝咖啡一个道理?
去年我妈腰疼那会儿也闹过笑话,老中医开的杜仲炖猪腰子汤,非得让中午阳气最旺时喝,老太太嫌麻烦,愣是把砂锅端到晚饭桌上,结果连着三天拉肚子,跑去问诊才知道,这补阳的药碰上阴气上升的傍晚,就像往火炉里泼凉水,肠胃能受得了?
时辰没选对,好药变毒药
前阵子楼下王叔住院的事在小区传开了,他高血压常年喝罗布麻茶,有天突然头晕送急诊,血压飙到180,后来才搞清楚,这老爷子图省事,把该早上空腹喝的降压茶拖到晚上,还配上卤花生米当下酒菜,要我说啊,这哪是喝茶,简直是在玩命!
再说个离谱的——同事莉莉减肥喝决明子茶,小姑娘看网上说"饭后半小时喝最有效",于是每天午饭后准时干杯,半个月瘦是瘦了,但脸色蜡黄总犯困,中医表哥一针见血:决明子性寒,午后人体阳气渐收,这时候喝跟给发动机泼冷水似的,脾胃能不出毛病?
这些"中夕"坑千万别踩
-
补药别碰黑天:人参、阿胶这类大补的东西,千万不敢睡前吃,去年张姐送我的红参片,我就老老实实早饭后嚼两片,有回出差忘带,半夜冲服差点睡不着——跟打了鸡血似的!
-
治痘药躲开日光:脸上长痘喝金银花的朋友注意了!这玩意儿清热解毒,但得上午喝,有次我偷懒下午泡茶,结果整张脸晒得比关公还红,皮肤科医生说这是光敏反应加重。
-
安神药别等深夜:酸枣仁、合欢皮这些助眠的,最晚7点半就得下肚,隔壁陈婶总拖到临睡前才煮,结果翻来覆去俩小时都睡不着,怨不得她说"中药没用"!
老祖宗留下的时间表
我奶奶活了八十多岁,她的吃药经现在想想全是智慧:
- 治感冒:生姜红糖水必须趁热喝,还得盖被子发汗,她总说"午时一碗汤,胜过午夜三剂药"
- 调月经:四物汤要姨妈走干净当天就开始喝,连续七天不中断,这可比疼得打滚才抓药管用多了
- 救急用:小孩积食的焦三仙,她都是捏着鼻子让孩子午饭前喝,说是"午前消食,午后通便"
现代人的补救指南
要是真像小雅那样记性差,试试这几个土法子:
- 手机定闹钟:设成"该喝药啦!"比外卖提醒更重要
- 药盒贴标签:用荧光笔写上"晨起/饭前/睡前",贴冰箱门上
- 分装小包装:把中药分成早中晚三份,用不同颜色夹子区分
- 搭顺风车:早餐喝药就放在餐桌上,看电视嗑瓜子时顺手解决
上个月陪小雅复诊,老中医听说她调整了服药时间,摸着胡子直乐:"这才对嘛!酉时喝安神药,就像给瞌睡虫发令枪。"现在她终于不用抱着药罐子愁眉苦脸了,所以说啊,中药不是越贵越好,喝对时辰才是宝中宝!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突然想起件事——去年清明回老家扫墓,村口百岁山药师爷爷说的那句:"草药无贵贱,时辰定乾坤",当时还觉得玄乎,现在看来真是至理名言,大家要是有靠谱的中药时辰偏方,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