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力挺中药材专业市场,传统产业如何借势腾飞?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11 0
A⁺AA⁻

"老板,这黄芪产地是哪儿的?""甘肃定西的,早上刚到货。"清晨七点的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裹着药香飘出老远,这个被国务院重点扶持的专业市场,正上演着千年药市与现代经济的奇妙碰撞。

国字号招牌背后的硬实力 走进占地30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上万种中药材如同彩色拼图铺满摊位,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牌的"试验田",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市场里悄然竖起了"道地药材溯源电子屏",扫码就能看到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

"以前靠经验辨药材,现在有了科技加持。"经营党参生意二十年的老张掏出手机演示,屏幕上跳动着药材重金属检测数据,市场监管总局在这里试点的"区块链溯源系统",让硫磺熏蒸的劣质品再难浑水摸鱼,数据显示,市场年交易额已突破500亿元,辐射全国90%以上的中药企业。

传统药市的破局重生 每天凌晨三点,满载药材的冷链车就会在市场后门排起长队,这些来自云贵川、东北等地的鲜药材,要在6小时内完成分级、检测、交易,这种"朝发夕至"的物流速度,得益于国家发改委专项建设的智能仓储系统。

但热闹背后也有隐忧,在三七专区,商户老李指着不同价位的药材苦笑:"同样是春三七,种植户、药贩、药商层层加价,到厂家手里价格翻三倍。"这种传统流通模式的痛点,正倒逼市场向"产地直供+订单农业"转型,如今已有30%的商户开始与种植基地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新玩法搅动千年行当 直播间的补光灯下,主播正掰开灵芝孢子粉胶囊:"家人们看这个破壁率,国家药典委认证的......"这样的场景在市场B区随处可见,据统计,市场内已有400多家商户开通直播带货,把人参、阿胶等做成"养生零食",年轻消费者占比从去年的12%跃升至35%。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幕后,农业农村部联合市场搭建的"道地药材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全国20个主产区的土壤、气候数据,当云南茯苓种植区出现连续阴雨时,系统会自动预警病虫害风险,指导药农科学防控。

走向世界的中国药方 在国际市场展区,装着枸杞、罗汉果的集装箱整装待发,海关数据显示,通过亳州市场出口的中药材去年增长27%,"中药出海"正在从海外华人圈向主流社会渗透,欧盟最近放宽植物药注册门槛,让这里的商户看到了新机遇。

但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某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出口的黄芪饮片曾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退回,"现在要按照欧盟标准建立种植基地,成本增加三成。"市场监管总局为此专门制定出口药材质量标准白皮书,组织专家团队驻场指导。

夜幕降临时,市场里的灯火依旧通明,这座承载着千年中医药文化的"超级枢纽",正在政策红利与市场变革中寻找新平衡,正如交易大厅悬挂的匾额所书:"承古拓新",或许正是传统中药材专业市场面向未来的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