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隔壁工位的小王一边灌着苦药汤,一边念叨:"这中药味道真冲,不知道树皮也能入药?"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今儿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树皮里的养生密码。
要说树皮类中药,可别小瞧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外衣",老祖宗早就发现,很多树木生病时会分泌特殊物质自我疗愈,这些带着天然药效的树皮经过炮制,就成了治病救人的宝贝,就像咱们熟悉的桂皮,平时当香料,风寒感冒时煮水喝能发汗解表,这不就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先带大家认几位"树皮界"的名角,首推杜仲,这味药可有意思了,新鲜的杜仲树皮折断时会有银白色胶丝相连,老药工常说这是"铜丝断"的好品质,它最拿手的是补肝肾、强筋骨,腰膝酸软的人用它炖猪腰,比吃补品还实在,再说说厚朴,这树皮厚实油润,闻着有股淡淡的花香,脾胃不和胀气时,厚朴煮水喝下去,那叫一个通气舒畅。
市面上常见的还有黄柏,外皮黄褐色带栓皮的才是正品,上次我嗓子肿痛,老中医开了黄柏甘草茶,喝两天果然利咽消肿,对了,有种叫秦皮的树皮泡水会变荧光蓝,专治细菌性痢疾,家里小孩拉肚子时用过特别管用,这些树皮各有绝活,但都得对症下药,可不是随便拿来就煮。
说到鉴别,这里头学问可大了,正宗肉桂树皮表面灰棕色,刮一刮露出红棕色内层,指甲划过会留油痕,要是买到发白没油润的,八成是劣质货,丹皮就更讲究,断面要"菊花心"才地道,闻着有股特殊的清香,要是霉味重千万别买,记得去年我妈买的香加皮,看着像地骨皮,结果煮汤苦得吓人,后来才知道是混淆品。
用树皮类中药也有门道,这类药材多含生物碱,最好别生啃,桂枝发汗要后下,杜仲煎汤得久煮,最需要注意的是用量,像黄柏这类苦寒药,3-9克就够了,过量伤胃,孕妇更要避开活血化瘀的红花树皮,当年邻居乱喝导致见红,可把大家吓坏了,配伍也有讲究,杜仲配牛膝能增强补肾效果,但和茶叶咖啡碰上就解药性。
现在科研也给树皮正名了,研究发现杜仲含有的绿原酸能降血压,黄柏的小檗碱堪比天然抗生素,前阵子看新闻说,某团队从肉桂树皮提取成分制成降糖药,这不正是中西医结合的好例子?不过咱们自己用还是实在点好,风寒感冒煮点桂枝粥,腰疼炖点杜仲猪尾汤,比吃药片强多了。
最后提醒大伙儿,树皮类中药虽好,但采集要适度,现在有些地方剥树皮太狠,把活树都扒死了,去年去山里采风,老药农教我们"轮剥法",就像给树穿条纹衫,既取药用又留生机,毕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这些天然药材生生不息,下次去中药房抓药,不妨仔细看看这些树皮上的纹理,说不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