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后背总是冒冷汗怎么回事?"上周邻居王姐顶着湿透的衬衫来找我,手里还攥着擦汗的纸巾团,像她这样被出汗困扰的朋友真不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来的止汗妙方。
先分清楚你出的是哪门子汗 在中药房抓药前得先搞明白,你这汗到底是咋来的,我师父常说:"治汗先辨汗",这话一点不假,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
自汗——白天稍微动动就大汗淋漓,像刚淋过雨似的,这种多是气虚不固,玉屏风散最对症,去年有个快递小哥就是这种情况,我给他开了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的方子,喝两周后明显好转。
-
盗汗——晚上睡觉浑身冒汗,醒后立马收住,这通常是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特别管用,我表嫂更年期那会儿就是这个症状,用了熟地20克、当归12克、黄芩9克这些药材,现在睡觉被子都干爽的。
-
黄汗——汗水发黏还有异味,衣服腋窝处总泛黄,这是湿热困阻,茵陈五苓散最合适,菜市场卖猪肉的老刘就是这个情况,他坚持用茵陈15克、茯苓10克煮水当茶喝,三个月就调理过来了。
厨房里就能找到的止汗三宝 别以为中药都得煎煮半天,我奶奶就常备着三个食疗方:
-
小麦枣茶:浮小麦30克+红枣5颗+甘草6片,煮出来的茶汤金黄金黄的,隔壁张婶更年期潮热盗汗,每天抱着保温杯喝这个,现在跳广场舞都不带手帕了。
-
山药粥:鲜山药削皮切块,加粳米熬成粥,记得要加芡实粉勾芡,这样效果更好,我同事胃寒怕冷还总出虚汗,连喝一个月现在红光满面。
-
乌梅饮:乌梅10颗捶烂,配冰糖炖化,这酸酸甜甜的特别适合小孩盗汗,小区李阿姨家娃喝了半个月,枕头终于不用天天换套了。
这些坑千万别踩 上个月诊所来了个小伙子,网上抄了个所谓"祖传秘方",结果喝得拉肚子住院,这里必须提醒大家:
① 麻黄根虽好但别超量,3-6克就够了,过量容易心悸 ② 牡蛎要打碎先煎,整块丢进去根本煎不出有效成分 ③ 阴虚火旺的人慎用桂枝,当年我就见过喝姜桂汤加重盗汗的病例 ④ 所有方子都要因人而异,孕妇、慢性病患者必须找专业医师调方
止汗更要会养汗 光吃药可不够,我师父教我的养护秘诀都记在小本本上:
√ 午时晒背补阳气(11点-13点最佳) √ 睡前艾叶水泡手脚 √ 穿透气棉麻衣物,少穿聚酯纤维 √ 少吃生冷瓜果,伤脾更易出汗 √ 每天揉按复溜穴、合谷穴各3分钟
上个月社区义诊时遇到个有趣案例,卖烧烤的赵大哥整个夏天都在流黄汗,我用茵陈蒿泡茶让他当凉茶饮用,配合忌口辛辣,才半个月,他见面就乐呵:"现在烤串时再也不用垫着吸汗巾了!"
其实老祖宗对付出汗还真有两把刷子,关键是要找准根源,大家如果试了这些方法还没改善,千万别自己瞎琢磨,赶紧去找靠谱中医把脉问诊,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