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别急着吃抗生素!老中医推荐的5个中药调理妙招,温和又有效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10 0
A⁺AA⁻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身边好多朋友都中招了肠胃炎,上吐下泻折腾几天,脸色蜡黄整个人都没精神,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肠胃问题可有一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怎么用中药调理肠胃炎,关键还不用怕伤身体!

先分清楚你是哪种"胃不舒服" 老张头在公园遛弯常说:"十人九胃病,但各人症状不一样。"确实,有人拉肚子拉得腿软,有人恶心得喝口水都吐,还有人肚子胀得像皮球,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常见的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三种。

寒湿型的兄弟姐妹最明显,稍微吃点凉的就疼得直不起腰,大便稀得像水一样,这时候煮点生姜红糖水,加点艾叶泡脚,比吃止泻药管用多了,湿热型的人多舌苔发黄,总感觉嘴里有苦味,这时候就得用点马齿苋煮水,或者泡点荷叶茶刮刮油。

厨房里就藏着治病良方 上个月隔壁王婶急性肠胃炎,医院开了三天头孢还是反复低烧,她闺女翻出老菜谱,用山药、薏米、芡实这三样熬粥,连着喝了两天,居然止泻了,这组合绝了——山药补脾,薏米祛湿,芡实固涩,专治又虚又漏的肠胃。

要是嫌白粥没味道,加两片陈皮立马鲜香,陈皮可是理气高手,炖肉时放两片能解腻助消化,记得要用广东新会的老陈皮,年份越久越醇厚,不过新鲜橘子皮千万别直接用,那东西刺激得很!

中药材里的"急救包" 急诊科小刘大夫私下透露,他们遇到慢性肠胃炎患者,经常推荐参苓白术散,这中成药看着普通,里面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专门给虚弱的脾胃"充电",特别是那种吃饱就胀、整天没胃口的情况,早晚各一袋,温水冲服特别方便。

如果是突然吃坏肚子上吐下泻,家里备点焦山楂和炒麦芽,这两种炒过的药材特别神奇,煮水喝下去就像给肠胃做了SPA,上次同事聚餐吃海鲜中毒,我给他冲了杯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不到半小时就不绞痛了。

穴位按摩比吃药还管用 你们有没有发现,肠胃不舒服的时候按内关穴特别酸爽?就在手腕横纹下三指的位置,用拇指按住转圈揉,两分钟就能缓解恶心,去年我带老爸看中医,老先生还教了个"摩腹手法":平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绕着肚脐顺时针画圈,早晚各五十圈,比吃健胃消食片还灵。

脚底的涌泉穴也别浪费,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手指关节用力点按,这里连通肾经,对长期腹泻特别有用,不过要提醒各位,孕妇和经期的姐妹别乱按穴位,安全第一!

养护肠胃的"反常识" 很多人以为喝粥养胃,其实长期喝软烂粥会降低胃的消化能力,建议在粥里加燕麦、糙米,增加膳食纤维,还有人习惯饭后吃水果,这对肠胃可是双重打击——生冷+高糖分,不如把水果煮熟当甜品。

最坑人的是"养胃饼干",看看配料表前三位都是面粉、植物油、糖,还不如自己烤红薯干实在,倒是可以常备苏打饼干,中和胃酸超给力,但要买无油无糖的原味款。

这些坑千万别踩

  1. 别随便喝藿香正气水:含酒精的版本会刺激胃黏膜,选不含酒精的口服液
  2. 黄连素不是万能药:苦寒伤胃,拉肚子超过三次就要停用
  3. 艾灸别烫出水泡:中脘穴、足三里每次灸10分钟足够
  4. 牛奶豆浆要慎喝:乳糖不耐受反而会加重腹胀

最后唠叨一句,如果发烧超过38.5℃、便血、持续呕吐,千万别硬扛,赶紧去医院!中药调理虽好,但急症还得靠现代医学救命,平时养成好习惯,吃饭七分饱,细嚼慢咽,这才是护胃的根本之道,你家传有啥养胃秘方吗?欢迎在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