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丸是中药吗?揭开千年暖身方的神秘面纱

一归堂 2025-05-08 科普健康 1608 0
A⁺AA⁻

"阳和丸到底是中药还是保健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门道,作为研究中医药十几年的从业者,今天就带大家好好盘盘这个被称为"冬日救星"的古方。

从《外科证治全生集》说起 阳和丸的根脉能追溯到清朝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这位王大夫当年可是靠三张方子闻名江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张"阳和汤",原方用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五味药,专治那些"看着红肿实际寒入骨髓"的阴疽顽疮,现在药店里常见的阳和丸基本都是在这个基础方上改良的中成药制剂。

拆开包装看真章 上周特意跑去同仁堂柜台拍了成分表(别问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职业病):

  • 熟地黄:滋阴补血的底子
  • 鹿角胶:动物药里的温补担当
  • 肉桂:厨房里常见的香料也是大热药
  • 炮姜:比生姜更烈的驱寒高手
  • 麻黄:开毛孔的排汗大将
  • 白芥子:化痰散结的老将 清一色的温性药材,活脱脱组成个"暖气团",这配方摆在中医案头,就是典型的"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组合拳。

这些症状适合吃阳和丸 上个月邻居王大爷膝盖疼得拄拐,西医说是骨关节炎,我让他把舌头照片发来一看——好家伙,舌苔白得像刚下的雪!这就是典型的寒湿凝滞,吃了两周阳和丸,现在能遛弯了,这类药最适合:

  1. 手脚冰凉怎么都捂不热
  2. 老寒腿遇到变天就酸痛
  3. 女性痛经带血块像果冻
  4. 风湿关节肿但摸着凉飕飕
  5. 慢性胃炎不敢吃凉东西 注意!如果是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比如嗓子肿痛、关节烫得能煎鸡蛋,这时候吃阳和丸就像火上浇油。

和西药有啥不一样 常有病人拿着芬必得问我:"这和你们中药止痛有啥区别?"一句话:西药是掐断疼痛信号,中药是改变身体环境,就像同是除冰,西药是拿铲子敲冰层,阳和丸更像是撒盐化冰,去年有个类风湿患者,西医治疗三年还在反复,配合阳和丸调理三个月,手指关节终于不再"晨僵"。

不会上火的秘诀 很多人担心吃温热药会口腔溃疡,这里教大家个损招:含服乌梅!酸味收敛能把上窜的火气拽回来,临床见过最夸张的用法是,有位东北大哥冬天把阳和丸当糖豆吃,结果流鼻血,后来改成早饭前吃两颗,用菊花茶送服,再也没出现过上火。

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 别以为古籍里的方子就过时了,最新研究发现,阳和丸里的鹿角胶含有类似雌激素的物质,对更年期潮热有奇效,北京某三甲医院做过实验,60位卵巢早衰患者连续服用三个月,80%的人盗汗症状明显减轻,不过这可是药,可不能当美容补品瞎吃。

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糖尿病人要慎用(含蜂蜜)
  2. 高血压患者服用期间每天量血压
  3. 孕妇绝对禁忌(活血化瘀太猛)
  4. 感冒发烧时立即停用
  5. 别和清热类药物混着吃(相当于冷战双方握手)

DIY简易版鉴别法 买回家的阳和丸可以试试这个土方法:含在嘴里慢慢咀嚼,应该先是甜味,接着感觉到微微的麻舌(麻黄),最后喉咙会有回甘(甘草),如果全是苦味或者辣得呛喉,那可能是掺了其他成分。

说到最后,阳和丸确实是正儿八经的中药制剂,但再好的药也得对症下药,建议第一次吃的朋友先找中医把个脉,毕竟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讲究的就是个"辨证施治",要是实在不方便看医生,记住这句话:白天吃比晚上吃安全,饭后吃比空腹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