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降压快是快,可这身子骨总觉得不得劲",这话倒让我想起中医馆坐诊的周大夫常说的——咱们老祖宗对付心血管毛病,讲究的是"七分养三分治",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藏在药柜里的"心血管护卫队长"。
丹参:血管里的"清道夫" 在中药房的玻璃罐里,暗红色的丹参片总是格外显眼,这味被称作"心脉守护者"的药材,可是周大夫给心血管患者开方时的常客,记得去年陪张叔去抓药,他高血压多年,周大夫就在方子里加了丹参,张叔照着医嘱每天用丹参切片泡茶,三个月下来,原本发紫的嘴唇渐渐有了血色。
现代研究显示,丹参含有的丹参酮成分就像把小刷子,能清理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更妙的是它还能调节血脂浓度,好比给血液做了次"大扫除",不过周大夫总叮嘱,孕妇和月经量大的女性要绕道走,这活血猛将可不讲情面。
三七:止血又活血的"双面间谍" 云南白药里的神秘成分就是三七,这味"金不换"的药材最擅长玩平衡术,上个月公司年会,部门小刘喝多了白酒,半夜吐得厉害还带血丝,急诊科医生给开的三七粉,冲水喝下后很快止住了出血,可别以为它只会止血,对于淤血型胸痹(西医说的心绞痛),三七又能化身溶栓高手。
周大夫教过个土方:每天早晚用温水送服半勺三七粉,连着吃半个月,特别适合经常胸闷的上班族,但千万别过量,当年诊所就有个大哥自行加量,结果补出了牙龈出血,记住黄金用量是每天不超过3克。
山楂:藏在果盘里的"血管按摩师" 每次路过冰糖葫芦摊,总会想起周大夫说的"焦香山楂护心肠",这红彤彤的小果子可不简单,生山楂偏于消肉食积滞,炒制后的焦山楂才是心血管患者的宝贝,特别是配上决明子、荷叶组成"三仙饮",堪称血管减压神器。
单位李姐胆固醇偏高,她坚持每天用20克焦山楂煮水当茶饮,配合清淡饮食,半年后体检指标明显改善,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慎用,毕竟这酸溜溜的家伙会刺激胃黏膜,建议饭后半小时再喝,搭配两三颗红枣中和寒性。
黄芪:给心脏装了个"蓄电池" 面色晄白、爬三楼就气喘的赵老师,最近成了黄芪的代言人,这味补气明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就像给松垮的橡皮筋重新绷紧弹性,周大夫给他配的方子里,黄芪用量达到30克,配合当归、川芎,说是要"气血双补"。
有趣的是,黄芪还能当食材,赵老师现在天天用黄芪炖鸡,他说以前上完两节课就心慌,现在能连上四节都不带喘的,但要注意,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这温补的性子会把病邪关在体内。
红景天:高原上的"心肺复苏草" 前年去西藏旅游,导游特意推荐了红景天胶囊,这生长在雪山岩缝里的植物,既能抗高原反应,又是心血管的保养佳品,同事陈哥有早搏毛病,自从喝了红景天泡酒(50度白酒浸泡两周),发作频率从一周三次降到半月一次。
现代研究发现,红景天里的苷类物质能调节心率,就像给躁动的心脏装了稳压器,不过阴虚火旺体质要慎用,上次诊所有个小伙子喝红景天茶喝得嘴角起泡,其实就是身体在抗议。
这些中药虽好,但可不是万能灵药,周大夫总说:"中药调心,贵在坚持",就像养护古董瓷器,得用文火慢熬的耐心,建议大家在使用前找专业中医师把脉辨证,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密码锁,您家有没有祖传的护心小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这份温暖